廣州擬全面禁止露天燒烤 要求油煙排放必須達標
來源:奇博士環保 網址:http://www.xgmmy.com
研究表明,餐飲油煙更成為珠三角等國內主要城市群PM2.5的重要來源之一,其排放占PM2.5的比例在10%以上,僅次于工業燃煤和機動車。
不久前,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及分工方案》提出,全面加強飲食油煙治理。2017年底前所有排放油煙的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大型餐飲業戶加裝油煙在線監控監測設備。全面禁止露天焚燒。
在下月啟動的珠三角地區秋季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中,省環保廳擬以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為示范區,要求當地對城區內露天焚燒、露天燒烤進行拉網式排查,取締所有露天焚燒和露天燒烤行為。
種種強化措施能否堵住“舌尖上的污染”?近日,筆者隨環保部門對市場現狀進行了走訪。
廣州大型食肆自覺安裝凈化設施減油煙
“我們耗資十幾萬元,購置了4臺油煙高效
油煙凈化器,油煙凈化后才會在樓頂排放。”位于廣州市流花湖的桃某飯店經理林藝好向環保局人員表示。筆者走進廚房后,并沒有見到煙霧彌漫的情景,也難以聞到油煙氣味。
林藝好稱,該飯店還委托環保公司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廚房內的油煙罩是一日一洗,放置于樓頂的油煙凈化器則是一月一洗。
筆者走訪發現,對油煙凈化的要求,目前主流大型食肆普遍執行較為到位。“這主要得益于廣州在餐飲場所的污染重視得比較早,政策已制定執行多年。”
據廣州市環保局人士介紹,市內餐飲業較為發達,取得有關行政許可的餐飲業戶約有8萬戶,餐飲油煙擾民曾是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點。
有媒體曾整理近年廣州環保部門的網上投訴案例,發現餐飲油煙類投訴近20%,排在第三位。廣州市環保部門此前曾公開表示,廣州餐飲業每天排放的油煙高達70億立方米。
對此,廣州市從2011年起,就在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的9個區域、173家餐飲業戶之中開展了餐飲業油煙污染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并制定了《廣州市餐飲場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餐飲場所應當安裝與其經營規模相匹配的高效油煙凈化設施,油煙排放口與周邊住宅等環境敏感建筑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20米。
不但有政策要求,也有“千里眼”監控各企業的落實情況。
筆者在幾家餐廳廚房均看見懸掛于墻壁高處的灰色盒子。越秀區環保局副局長李向紅表示,這是在線油煙監控系統的采集傳感裝置,“有油煙凈化器的地方均安裝了在線監控系統,負責實時上傳油煙凈化器的開關情況和運行的工作電流,以此檢測設備的完好情況。目前,僅越秀區就安裝了1283臺檢測器,檢測器每5分鐘掃描一次,通過無線發送到我們后臺的服務器。”
李向紅副局長談到,“桃苑飯店
油煙凈化器設施有沒有開,我們在電腦上就可以進行遠程的實時監控。”電腦實時監控頁面上顯示有飯店的名稱、營業時間、設備開關情況等,通過紅、黃、綠三色表現設備狀況,如此一來,餐飲業戶油煙凈化設備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如有不合規定的情況出現,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便可及時電話提醒。
監管
每家餐飲企業留檔并納入排污許可制
南粵食肆星羅棋布,從大型酒樓,到散落街頭的大排檔,如何確保監管不留漏網之魚?對此,廣州要求餐飲企業申請營業時都要經環保審批或備案。
《廣州市餐飲場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中提到,新建、改建、擴建6個基準灶頭以上(含6個基準灶頭),涉及環境敏感區的餐飲場所,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填寫環境影響報告表,并報環保部門審批。而除了不設廚房和中央空調、不設產生油煙和廢氣制作工序的餐飲場所外,新建、改建、擴建需要通過網上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等形式,向環保部門進行備案,做到每家產生油煙的餐飲企業都有留檔。
同時,為推進餐飲業與居民住宅樓分離,環保部門在審批時對選址嚴格把關,并明確要求企業要安裝
油煙凈化器設備,對油煙進行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按照《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明確不含商業裙樓的住宅樓、未設立配套規劃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樓層、與周邊住宅樓的距離少于五米的場所為選址不當的情形。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廣州的做法比較先行有效外,我省在治氣強化措施中還增加了2017年底前所有單位食堂也應該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單位食堂大多為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具備可操作性。”
而將餐飲排污納入排污證監管也是大勢所趨。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在2012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餐飲業環境管理進一步強化污染綜合整治的意見》提出對全市餐飲業實施排污許可審批。其中,對環保手續齊全的餐飲業戶,核發餐飲業排污許可證;對環保手續不齊全,且未引起污染投訴的,經簽訂《環境保護守法承諾書》,視情況核發餐飲業臨時排污許可證,并責令限期補辦環保手續。
2014年開始正式實施的《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也將“向環境排放餐飲污水的”排放污染物行為納入監管范圍,這意味著餐飲行業辦理排污許可證的監管將全面推行。